Friday, July 08, 2005
[Seminar] China & India
這一天, 在台北參加了時代基金會的研討會, 探討的題目是:Private Sector Development in China - with a Comparison to India (中國與印度民營企業的躍升)
主講人是黃亞生(Yasheng Huang)教授, 他目前是MIT史隆管理學院教授, 發表了很多有關中國大陸投資, 經濟, 政治, 文化等相關議題的文章.
他的相關著作最著名的是: Selling China: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During the Reform Era
我針對這個演講, 做了一些紀錄, 簡單列於下:
* 印度: 硬體設備上遠不如中國, 但是就軟體基礎條件(法律效率, 金融制度等), 在某種關鍵上, 是超越中國; 使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不高, 本土公司不具有核心技術.
* 中國的硬體設施, 1990年是印度的8倍; 中國2002年, 電力.交通.通訊.房地產.投資等共有2600億美元 (GDP 20.3%), 而印度只有310億美元.
* 印度位於熱帶地理位置, 而熱帶地區唯一發達工商業成功的案例: 新加坡 (相反案例: 如非洲悲劇, 民族構成的複雜性會阻礙經濟發展,經濟長期停滯或負增長的這種“非洲悲劇”,很大原因就是因為非洲的民族複雜性。[新浪網, 2005])
* 分析依地區之經濟發展, 考量因素須包括: 地理位置因素, 人民儲蓄率, 投資佔GDP的比例, 吸引外資程度, 文盲率, 婦女地位, 制度/民族問題, 政策與政治.
* ㄧ個國家長期發展, 取決於效率, 而不是宏觀規模(所謂的投資報酬率)
* GDP = 消費+投資+淨出口
* 硬體設施 --> 可立竿見影, 得到經濟增長之回報
軟體設施 --> 屬長期投資, 回報慢
* 印度之僱工制度死板, 稅制複雜
* 參考文章: 放手发展民营经济 走富民强国之路, [田纪云, 2002].
* 目前印度最大的國際性民營企業: Infosys, 創始歷史故事值得參考, (公司創立於1980)
* 外資與經濟發展的因果關係: 經濟(成長) --> 市場機會(成長) --> 外資進入
* 中國大陸之浙江發展模式: 依考效率, 鼓勵民營企業
* 大陸企業發展借鏡, 可參考下列幾家公司的發展史: 小天鵝洗衣機, 佛山照明; 另外外資與中國企業合資的案例: 雪花牌冰箱與惠而浦品牌的故事
* 印度企業面臨哪些問題:
1.匯率, 利率
2.地域性差異, 進入市場障礙大
3.倒帳風險高, 無保險
4.產業/產品檔次落差大
5.內需市場漸成形
6.管理與文化差異
* 中國大陸需加強軟性建設部份, 而且"誠信"是最重要的經營企業法則
* 目前台灣民營企業在印度經營頗有成績的公司: 友訊 (D-Link), 2004年營業額近11億美元.
-no.827-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